制度建設方面。從2014年開始,稅務總局制定了《納稅信用管理辦法》以及相應的指標體系、評價辦法,初步建立了納稅信用管理一系列基本制度體系。按照這個體系,我們按年度對企業的納稅狀況進行評價,根據評價結果實行分級分類的服務和管理。從2014年以來,我們又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、根據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的要求,以及納稅人的意見和建議,不斷地完善這套制度和辦法。目前,基本實現了對所有企業的全覆蓋。
守信激勵方面。稅務總局在2016年率先與16個部門簽署了聯合守信激勵的合作備忘錄,為守信納稅人提供涵蓋18個領域的41項激勵措施。特別是稅務總局與銀保監會聯合推出的“銀稅互動”,經過納稅人授權,把企業的納稅信用相關數據推送給銀行,銀行據此給企業貸款。這種方式經過幾年實踐,有效解決了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。據統計,截至今年6月底,銀行通過“銀稅互動”方式為中小企業發放貸款累計178.5萬筆,貸款金額2.7萬億元。其中,小微企業貸款143.6萬筆,貸款金額1.4萬億元。
失信懲戒方面。稅務總局與33個部門簽署了失信聯合懲戒合作備忘錄,截至今年6月底,稅務部門公布重大稅收違法案件累計達2.39萬件,并推送給有關部門實行聯合懲戒。其中,公安部門辦理阻止出境5773人次,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限制1.98萬人擔任企業法定代表人、董事和監事等職務,金融機構限制融資授信2.03萬戶。
在稅務機關內部,我們根據企業的失信程度采取分級分類加強監管的措施。另外,稅務部門在2018年對外部門推送的“黑名單”實行聯合懲戒超過8萬戶次。例如,對環保領域失信的企業,我們在2018年取消了82戶企業享受資源綜合利用增值稅優惠政策,對10戶企業停止執行已經享受的環境保護項目企業所得稅優惠。
通過這些制度,以及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,目前我國納稅信用整體水平呈逐年提升趨勢。2019年,全國共有2569.31萬戶企業取得了納稅信用級別。其中,A級納稅人125.58萬戶,占比4.88%;B級納稅人1036.92萬戶,占比40.36%;M級1109.59萬戶,占比43.19%;C級117.04萬戶,占比4.56%;D級180.17萬戶,占比7.01%。